自来水余氯的危害
作者:kaifa 发布于:2015年08月21日 来源:http://www.xinyuan0769.com 点击:22
“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是自来水处理工艺中的一个必备过程,其目的是祛除水中的微生物。”据合肥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主任张留喜介绍,天然水中包含很多致病性微生物,若不消毒处理便直接饮用,可能造成一些水源性疾病的传播,如痢疾、伤寒、霍乱、甲肝等。上世纪初,国外就曾因此发生过伤寒、霍乱、痢疾等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另外,夏季之所以成为各种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也与一些人喝生水的习惯有关。 ”
“使用含氯消毒剂是最经济、最高效的一种自来水杀菌方法。氯加到水体以后,能很快水解,从而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分子很小,能够穿透细菌的包壁从而杀灭细菌,这就是自来水加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据张留喜介绍,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其消毒效果好、成本低、原料广、加工工艺简单,目前仍是国际上最常用的一种水质消毒剂,我国99.5%以上的水厂用氯消毒,在美国也有94.5%的自来水厂用氯消毒。
“氯的确是一种有毒化学品,但氯是否会对人体有害,得看摄入的时间和剂量。 ”据张留喜介绍,氯只有在高浓度时才形成毒气,而溶于水中的氯会变成次氯酸根,危害性大大降低,目前研究已证明,饮用水消毒不充分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消毒副产物的危害,“经过规范消毒的水,其中的肠道传染病细菌基本能祛除,这种消毒效果,早已被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学实验等研究所证实。 ”
关于自来水余氯消毒,我国有严格的标准,其中出厂水标准为大于0.3毫克/升,末梢水为大于0.05毫克/升,“经过自来水输送管网到达千家万户的水叫末梢水,余氯量过少,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性就较差,在经过输水管过程中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因此,必须通过水中自带一定浓度的余氯来‘震慑’致病菌,从而控制供水输配过程中微生物的再生长。”张留喜说。
顺着“流水线”,第三个环节是过滤沉淀,使水中残留杂质的90%再被过滤掉,原本浑浊的水变得清澈见底。过滤池的尽头是一大片绿地,“草地下其实是密闭的地下杀菌池,在那里将会加入消毒药剂,也就是氯,清除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经过三四个小时的处理后,也就完成了最后的第四个环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田胜说。在出水口检测室,记者看到实时检测仪上显示的正是此时出厂水的各项理化指标,其中“余氯:0.92”,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升0.3至4毫克/升。“水是不可选择的公共产品,我们必须对市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合肥各水厂都是按照水中余氯浓度要求通过加药设备自动投加液氯对水进行消毒,并通过在线余氯检测器和人工检测两种方法,对余氯浓度进行实时监控。 ”樊新源说。
热门推荐: 水处理设备,工业水处理